【泰州太美】水利篇:江淮安瀾 水潤民生
泰州地處江淮交匯之處,南瀕長江,北接淮河,枕水而居。在這片通江達海的大地上,激蕩著長江水的壯闊奔放,浸潤著淮河水的渾厚質樸。近幾年來,我市通過打造“雙水繞城”水生態景觀,實現了城市水系“環起來、綠起來、游起來”的整治目標;通過興修一系列重大水利工程,實現了“河暢水清、功能健全、岸綠景美、人水和諧”的治理目標。
泰州是一座水的城市,水是我們泰州的靈魂,泰州美!美就美在泰州的水!
泰州,內有鳳城河環通,外有周山河、南官河等“碧帶”環繞,形成“雙水繞城”之勢。為了充分彰顯水城特色,近年來,我市著力暢通中心城市水系,打造沿河景觀,實施了東城河、西北城河、西南城河景觀綠化工程以及周山河生態環境改造工程等城市河道改造項目。在濱水休閑景觀帶融入了更多的現代城市元素,建設城市休閑區、活力運動區、音樂臺廣場等功能區域,讓市民更加方便地見水、親水。隨著鳳城河、周山河、南官河、鳳凰河等項目深入實施和陸續完工,“雙水繞城”的城市形態正在趨于完善,真正成了市民、游客可觀可游的生態景觀空間。
洪澇災害一直是我市里下河地區和通南區域的心腹之患。長期以來,我市始終把保障防洪安全擺在突出位置,并從1999年開始,先后兩次實施泰州引江河工程項目建設,提高里下河地區的防洪排澇能力。如今的泰州引江河,南起長江、北接新通揚運河,全長24公里,已經成了集引、排、航等功能于一體的跨流域調水工程,成了支撐蘇北地區發展和建設海上蘇東的基礎設施工程,提升了區域供水、排澇、航運、環境等綜合效益。
在記者身旁,這樣一個疊帆造型的船閘就是江蘇省高港船閘,這也是江蘇水利上最大的一個船閘。隨著2015年二線船閘的建成通航,將它的年通航能力從三千多萬噸提高到了八千多萬噸,江蘇省高港船閘將長江與蘇中蘇北地區的內河航道連為一體,促進了蘇中蘇北地區三級航道網的形成。
泰州引江河工程實施后,多年平均為里下河地區供水27億立方米,為蘇北沿海地區增加淡水資源,提高了里下河地區的防洪排澇能力,提升了河道沿線的區位優勢,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并為泰州中心城市提供了可靠的備用水源。
泰州市引江河管理處主任張加雪介紹,每年能夠引水接近30億立方,補充里下河地區和泰州城區生活和工業用水和生態環境的用水。此外還肩負著防洪排澇的任務,每年平均排出澇水10億立方米,向通南地區引水3億立方米,發揮了巨大的工程效應。
近幾年來,我市還投資近22億元,實施鹵汀河拓浚工程、泰東河整治工程等一批水利重點工程,全力打造里下河腹部地清水廊道,進一步延伸泰州引江河工程的積極效應,保障里下河地區防洪安全,為推進江蘇沿海開發戰略,加快蘇北地區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2014年12月,我市開始實施泰興市馬甸水利樞紐改建工程,提高我市通南地區的引排航能力。該工程由抽水站和節制閘兩部分組成,目前已經完成泵站、套閘下閘首水下工程及套閘3節閘室混凝土澆筑等工作,整個工程將計劃今年年底完工。
泰興市水務局副局長朱雪林表示,工程建成后,在枯水期可以抽引長江水,調節內河水位 提高通南地區灌溉排澇標準和通航條件。
泰州市水利局副局長龔榮山說,隨著引江河二期、馬甸樞紐、鹵汀河、泰東河、川東港等大批水利工程的建設,大大地改善了我市河道的引排能力,提高了航道標準,為改善我市的水環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全媒體記者 沈明杰 傅晗寧 董葉
編輯 陳丹
- 關注|泰州市農產品加工產業鏈暨綠色健康農產品社區行活動走進上2025-06-29
- 關注|長江今年最大新造船舶編隊出江試航2025-06-29
- 時政|“滬泰同行·共啟未來”產投融合座談交流會在泰州舉行2025-06-29
- 三農|姜堰:“水稻種植+”長出更多“增值米”2025-06-29
- 燃情蘇超|“蘇超”比賽帶火泰州餐飲住宿業2025-06-29
- 燃情蘇超|看蘇超 品美食 享美景 旅游景點迎來游客高峰2025-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