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央視推出特別節目 緬懷興化籍“狙擊英雄”張桃芳
今年是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在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下,中國人民志愿軍將士浴血奮戰,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贊歌。他們以頑強的意志最終贏得勝利,體現出中國軍人不畏強敵、敢打必勝的英勇氣概,展示出中國人民誓死捍衛國家獨立、民族尊嚴的堅定決心。
今天的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英雄不朽”系列節目以“不畏強敵 敢打必勝”為題,緬懷泰州興化籍“狙擊英雄”——張桃芳。
(點擊觀看視頻)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一件件飽經戰火的武器見證了人民軍隊的成長壯大,當中有許多來自抗美援朝戰場。一支普通步槍、一門老式迫擊炮,記錄了志愿軍神槍手、神炮手的殊死經歷和耀眼戰績。
這是一支常規步兵裝備的蘇制莫辛—納甘式步槍,它并沒有影視劇中配備瞄準鏡的狙擊步槍那種酷冷外表和高超性能,但就是用它,一位年輕的志愿軍戰士創下令敵膽寒的狙擊紀錄,榮立特等功。
志愿軍老戰士張桃芳兒子張軍:在31天的阻擊戰斗中,能以436發子彈斃敵214名,戰績顯著,并能介紹推廣經驗,培養新的狙擊手,對冷槍殺敵起有推動作用。
張桃芳出生于江蘇興化,由于家庭貧苦,從小練就一手魚叉捕魚的絕活兒。1951年,剛滿20歲的他報名參軍,憑著叉魚練出的準頭兒和晝夜勤學苦練,張桃芳很快成為優秀射手。當時正逢志愿軍采用冷槍冷炮新戰術,他很快大顯身手。1953年1月,張桃芳所在的第24軍214團奉命堅守上甘嶺597.9高地7號陣地。最初22天里,張桃芳就用247發子彈殲敵71人,一時震驚敵營。
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歷史系副教授黃建江:敵人龜縮于工事當中,連解手都不敢出來,韓國國防部戰史編纂委員會編寫的《韓國戰爭史》就將537.7高地北山稱為“狙擊棱線”。這足以說明了志愿軍在上甘嶺的狙擊作戰給美軍和韓軍以極大的殺傷和心理的震撼。
美軍緊急抽調專業狙擊手前來增援,年輕的張桃芳面臨一場兇險對決。一次,他剛到潛伏位置就被發現,一顆子彈從頭頂呼嘯而過,他挑起一個破鋼盔想誘敵,但對手根本不上當。隨后,張桃芳俯身快速穿過交通壕轉換陣地,馬上敵人的槍又響了,他假裝中彈倒地,暫時騙過對手。等他慢慢找到敵人位置時,對方卻又先他一步開火,就這樣幾番試探和較量后,張桃芳乘敵人射擊間歇快速出槍、果斷扣下扳機,這次,雙方的槍幾乎同時響了。
志愿軍老戰士張桃芳(生前采訪):當時我打出去的這一槍,打中了,敵人的狙擊槍也響了。他在我后面,稍后一點,打來的子彈爆起來,打在我臉上,我實際上好好的,沒事,敵人倒下了。
張桃芳憑著高超的本領和果敢的勇氣,不但越戰越勇,創下殲敵214名的志愿軍單兵紀錄,還帶動了100多名神槍手鍛煉成長。而在當時,志愿軍不但武器簡陋,各種條件也極為困難,長時間摸爬滾打,張桃芳的軍衣軍鞋都已千瘡百孔,軍長皮定均特意把自己的一雙新軍鞋送給他,對張桃芳來說,這已是莫大的獎勵。
志愿軍老戰士張桃芳兒子張軍:狹路相逢勇者勝。考驗的是堅強的毅力,不可戰勝的決心,我們武器不如人家,但是我們有一種精神,寧可戰死,也要把敵人打死。
來源:央視頻
泰州臺記者:冒乃新 劉穎
編輯:徐群薪
責編:岑丹
審核:戚翔 聞棟
- 交管|泰興新增138處“電子警察”,設置點位在→2023-08-08
-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走在前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2023-07-11
- 服務|政策待遇、崗位“一鍵匹配”!高校畢業生就業乘上“數字化2023-08-08
- 通告|這個崗位取消!2023-08-08
- 消暑|納涼“新選擇”!姜堰推出文明實踐“夜模式”2023-08-08
- 曝光|火災隱患單位!涉及泰州的有兩家!2023-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