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牛蛙吃上益生菌 致富路上“哇哇叫”
在姜堰區蔣垛鎮,有一處牛蛙養殖場,那里的牛蛙可不一般,它們吃的是益生菌,喝的是中藥。150畝牛蛙養殖大棚,年產值高達5000萬元,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掀起“哇”聲一片!
云水匯牛蛙養殖基地,2023年落戶到姜堰區蔣垛鎮,在養殖大棚內,記者見到了當地農業農村部門的技術人員,他們正在和養殖戶進行養殖技術的溝通交流。姜堰區水產技術指導站站長錢華告訴記者:“牛蛙是高密度養殖,對環境的要求比較高。在養殖過程中,我們一直要求養殖戶,要把尾水中的養分和有機物質,通過適當的方法進行處理,回收利用,實行內循環,達到污水零排放。”
錢華介紹,這塊養殖基地的尾水處理,采用的是菌藻生物塘共生系統進行水質凈化,凈化后的養殖尾水,將回收用于養殖生產,做到循環利用。同時,養殖基地引進了日本的菌類微生物培養技術,與牛蛙養殖相結合,提高了牛蛙的抗病能力,并大幅度減少了養殖過程中獸藥的使用。云水匯牛蛙養殖基地技術負責人吳云說:“我們目前養殖主打無抗養殖,通過添加了傳統中藥和日本的微生物菌劑,來提高蛙的免疫力,降低它的死亡率。通過我們一年多的實驗養殖來看,死亡率控制在10%—20%,相對于傳統的養殖方式來講,我們在沒有使用大量的抗生素的情況下,比傳統養殖提高了20%—30%的存活率。”
據了解,這塊牛蛙養殖基地一期投入1000多萬元,養殖面積100多畝,由于養殖技術的科學性,他們能夠實現年畝產鮮活牛蛙4到5萬斤。云水匯牛蛙養殖基地技術負責人吳云介紹:“按照當前的市場銷售價格,我們可以賣到4000萬到5000萬的產值,我們現在已經跟國內比較知名的幾個連鎖餐飲公司,建立的供貨聯系。我們在接下來的供貨合作當中,一定會持續地推進我們的質量控制,以質量來對市場的穩步推進和發展。”
近年來,泰州踐行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進水產業養殖的綠色發展,在保護環境的同時,也拓寬了農民增收的渠道。
記者:陳小康
編輯:趙采薇
責編:宋涔瑋
審核:戚翔 聞棟
- 時政|泰州市收聽收看全省領導干部警示教育大會2024-01-12
- 實干|幸福泰州結出豐碩成果2024-01-12
- 訪談|市應急管理局:以高水平安全服務高質量發展2024-01-12
- 關注|市消防救援支隊舉辦“向人民報告”報告會2024-01-12
- 聚焦|泰州市“優質兵員儲備基地”揭牌成立2024-01-12
- 關注|中國肉脯文博館開館2024-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