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這些泰州人,為何這么“紅”!
時間鐫刻傳奇
奮斗創造歷史
7月1日
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
回望泰州的歷史發展進程
紅色文化在此綿延不絕
泰州兒女舍生忘死、前赴后繼
在中國革命斗爭史上
寫下了光輝篇章
涌現出沈毅、高鳳英
楊根思、沈安娜等
一大批革命英雄人物
留下豐富的革命遺跡遺址
今天,讓我們透過照片和實物
不忘來時路,奮進新征程
沈毅
這是泰州早期中共黨員沈毅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時情形的報道。沈毅就義前高呼口號,大義凜然、堅貞不屈。
沈毅(1900-1928)
沈毅,1900年出生于泰州,1923年南下廣東尋求革命真理,其間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初,他受黨的委派回到泰興開展革命工作。沈毅發展進步塾師和農民積極分子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共江浙區泰興獨立支部,并任支部書記。1928年初,泰興縣委成立,沈毅任縣委書記。先后組織發動“七二”圍城斗爭和“五一”農民暴動,后因暴動失敗遭到逮捕。國民黨反動派對他許以高官厚祿妄圖收買,沈毅嚴詞拒絕,于1928年6月28日在泰州大校場英勇就義,犧牲時年僅28歲。
高鳳英
1947年3月8日延安《解放日報》
1947年3月8日延安《解放日報》在紀念婦女節的社論中向全國人民號召:“我們要學習蘇中高鳳英和晉綏劉胡蘭的光榮范例,領導廣大婦女同敵人作誓死不屈的斗爭。”
高鳳英(1925-1947)
高鳳英,1925年出生于泰縣,1944年參加革命,194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6年夏天,國民黨軍向蘇中解放區發動進攻,她積極報名參加區游擊隊。1947年1月14日,在高家垛(現海安市南莫鎮)戰斗中負傷被捕,面對敵人酷刑堅貞不屈,敵人百般折磨也沒有得到她的一句“口供”。兇殘的敵人向她開了兩槍后,又刺了3刀。高鳳英壯烈犧牲,年僅22歲。
楊根思
特級英雄楊根思的手跡
楊根思,1922年出生在泰興縣羊貨郎店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從小受到地主的剝削和壓迫,1944年2月參加新四軍,1945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屢立戰功。1950年9月獲得“全國戰斗英雄”榮譽稱號,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1950年10月,楊根思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同年11月,他在小高嶺戰斗中,率部接連擊退美軍8次進攻,最后抱起炸藥包與敵人同歸于盡,犧牲時年僅28歲。
1952年5月9日,志愿軍總部給楊根思同志追記特等功,授予他“特級英雄”榮譽稱號,其生前所在連被命名為“楊根思連”。
楊根思雖然已經離開我們了,但楊根思在志愿軍赴朝作戰前的動員會上,喊出的“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的“三個不相信”英雄宣言,依舊煥發著精神偉力,成為我們戰勝困難、走向勝利的寶貴精神財富。
朱傳春
《嘉獎令》復制件(靖江市檔案館館藏)
這是一份帶著遺囑的特殊《嘉獎令》,是時任華東軍事政治大學校長張云逸于1946年12月簽發的,記述了學員朱傳春在從未接受軍事訓練的情況下,在兩周內創造實彈射擊3槍28環的光輝記錄,被一致公認為“神槍手”稱號。
朱傳春(1922-1975)
朱傳春,1922年出生于靖江,1938年參加工作,1947年3月,魯南會戰前夕,年僅25歲的戰士朱傳春拿出華東軍政大學數月前頒發給自己的《嘉獎令》,提筆在空白處,留下百余字遺囑:“以決死之心,獻身于神圣的自衛戰爭,以求得徹底的主義事業的勝利......”
短短100多字的遺囑,傳遞著朱傳春對革命事業的崇高信仰和愿血灑疆場的堅定決心,讀來蕩氣回腸,令人感慨萬千。
如今,這張《嘉獎令》復制件保存于靖江市檔案館內,紙張雖已發黃變脆,邊角殘缺,但朱傳春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和為了謀求人民解放而不惜獻身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是留給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沈安娜
“諜戰玫瑰”沈安娜使用的中文速記
沈安娜(1915—2010)
沈安娜,1915年出生于泰興,1935年打入國民黨浙江省政府任速記員,為黨搜集情報。1938年至1949年,在周恩來的指派下,打入國民黨中央黨部任速記員,以國民黨特別黨員身份作掩護,在蔣介石主持的黨、政、軍、特高層會議上為黨搜集大量重要情報,被譽為“按住蔣介石脈搏的人”。
沈安娜參加由蔣介石主持召開的高層會議
她沉著機智,臨危不懼,從未暴露身份,直到全國解放前夕奉命撤離,堪稱黨的地下情報戰線無名英雄中的杰出代表。
楊延修
紅色特工楊延修的上海市“國民身份證”申請書
楊延修,1911年出生于泰州。在國家救亡圖存之際,他受命潛伏在敵人中間。在隱蔽戰線戰斗十余年間,他參與創立多家公司,為黨輸送數以百萬計的經費。周恩來曾稱贊說,他做的地下工作等于戰場上一個“師”。
廣大華行1933年成立時,五位創始人拍攝的合影
前排右起依次為盧緒章、田鳴皋、張平,后排右起依次為楊延修、鄭棟林
楊延修(1911-2017)
楊延修長期在隱蔽戰線工作,忍受了好多委屈,內心深感苦悶,卻不能向任何人傾訴。他靠著自己堅強的黨性,經受住了各種嚴峻考驗,出色地完成黨交給他的光榮任務。
顏紅英
《我送親人過大江》
這是1949年新華社攝影記者鄒健東鏡頭下的“大辮子姑娘”——顏紅英。
70多年前,顏紅英隨父親在泰州跑船,渡江戰役前在泰州報名登記護送大軍過江。1949年4月22日,在炮聲隆隆的江面上,一位梳著大辮子的姑娘,奮臂搖櫓,向江南駛去,她的船上坐著20多名解放軍戰士。這一幕,正好被新華社隨軍記者鄒健東拍了下來。鄒健東以《我送親人過大江》為名,發表在當時的《新華日報》上。
秦長貴
揚子江上英雄船(泰興市檔案館館藏)
1949年4月21日至29日,泰興籍船工秦長貴和其他4位船工日夜兼渡,共運送解放軍2500多人、戰勤人員1000多人、戰馬180匹。4月23日,他們救起60多名江中遇險的解放軍。
秦長貴等五位船員的合影(泰興市檔案館館藏)
在渡江慶功大會上,秦長貴被評為渡江特等功臣。解放軍二十八軍司令部、政治部獎給一面錦旗,上書“揚子江上英雄船”。
渡江戰役期間,泰州地區動員支前民力近 59萬人,籌集糧食2437萬斤,供應、調運馬料106萬斤、炊草 8200多萬斤,并動用了3000多艘船只運送解放軍過江。
史保東
“敬禮老兵”史保東
201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在北京舉行,抗戰老兵史保東應邀出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全程向受閱部隊起立敬軍禮,令人為之動容。當時有人叫他坐下來休息,但他堅持敬禮。他說“這是革命傳統,是互相尊敬、互相愛護的表現”。
史保東,出生于1926年,是泰州醫藥高新區(高港區)胡莊鎮史莊村人,1940年,14歲的他從史莊村入伍參加新四軍。在那個戰火紛飛的革命戰爭年代,史保東和戰友們用簡陋的武器跟日本侵略者戰斗,憑著鐵的紀律、崇高信仰和人民的擁護轉戰大江南北。
史保東心懷桑梓,情系故里。2016年7月,史保東從吉林省長春市趕回老家高港區胡莊鎮史莊村,用自己的經歷為黨員干部上了一堂“我心中的黨”專題黨課,并題詞。2023年1月4日,史保東在河北秦皇島逝世,享年97歲。
來源:泰新華、泰州市檔案局
編輯:湯晨潔
責編:陳丹丹
審核:戈俊巍
- 利好|這筆費用要降了2025-07-01
- 聚焦|15000名球迷“趕集”,超50000人大屏看賽,泰州“蘇超”消2025-07-01
- 關注|這個月,你的賬戶將有一筆額外收入!有人能領到幾千元2025-07-01
- 悅讀?銀發說|永遠跟黨走2025-07-01
- 時政|泰州市產業科創強市建設大會召開2025-06-30
- 時政|全市警示教育會召開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