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江蘇:開學后對所有師生員工健康監測2周
新學期馬上就要開始了
校園即將恢復往日活力
學校在做好開學前的各項準備時
校園的傳染病防控也不能忽視
除了常見的流感、新冠、諾如病毒等感染外,由媒介伊蚊(俗稱“花蚊子”)傳播的基孔肯雅熱需格外警惕。
先懂“敵人”:認識基孔肯雅熱
基孔肯雅熱并非新傳染病,它早在1952年就在坦桑尼亞被發現了。今年以來,全球基孔肯雅熱病例明顯增加,國內也有部分地區發生聚集性疫情。基孔肯雅熱可防可控可治,但由于其傳播速度快、癥狀明顯,一旦感染將影響正常學習生活。
基孔肯雅熱主要通過白紋伊蚊、埃及伊蚊叮咬傳播,不會在人與人之間直接傳染。其典型癥狀有發熱(體溫可達 39℃以上),關節痛(常累及手、膝、踝等關節,部分人疼痛持續數周),還可能出現皮疹、頭痛、乏力等,兒童癥狀可能更輕,易被誤認為普通感冒。
若發熱同時伴關節劇痛、當地有媒介伊蚊活動,或近期接觸過基孔肯雅熱流行地區人員,需警惕并非普通感冒,及時就醫檢查。
學校發力:織密開學前后防控網
開學前后是校園傳染病防控的“黃金窗口期”,學校需從“源頭防控”和“日常監測”雙管齊下:
開學前
1.環境清理,消滅蚊蟲孳生地。校園內積水的花盆、排水溝、廢舊容器、舊輪胎、窨井等,都是媒介伊蚊孳生的“溫床”。開學前學校要集中開展環境衛生清理行動,重點清除積水容器、廢棄雜物、綠化帶垃圾等蚊媒孳生地。對綠化帶、教室、宿舍、食堂、垃圾站、廁所等區域實施全覆蓋滅蚊,確保校園環境安全。
2.強化排查,消除健康風險。開學前學校對師生員工開展健康排查,對于有境外或國內基孔肯雅熱流行地區旅居史的人員,若出現發熱、關節痛、皮疹等疑似癥狀,應督促立即就醫,主動告知流行病學史,并開展基孔肯雅熱和登革熱核酸檢測,避免帶病上學造成傳播。
開學后
1.健康監測,早發現早干預。開學后落實晨檢制度,對所有師生員工開展為期2周的健康狀況跟蹤監測,重點觀察有無發熱、關節痛、皮疹等癥狀。發現疑似病例立即送醫并報告屬地疾控部門,配合開展流調與處置。
2.持續滅蚊,防止疾病傳播。學校每周開展校園蚊媒孳生地巡查清理和滅蚊工作。加強防蚊防病知識宣傳,引導師生員工做好個人防護(如穿著長袖衣物、使用驅避劑等)。
3.多病同防,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除基孔肯雅熱,還需防范流感、新冠和肺結核等呼吸道傳染病,教室每日通風2-3次,每次30分鐘以上;加強諾如病毒、痢疾和手足口等腸道傳染病防控,食堂嚴格執行餐具消毒,引導學生勤洗手、不共用餐具。
家庭配合:做好孩子健康“守門人”
家庭是孩子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家長需配合學校做好以下工作。
防蚊措施不松懈:給孩子準備淺色長袖校服、透氣長褲,上學前涂抹含避蚊胺(兒童濃度≤10%)、驅蚊酯或羥哌酯的驅蚊液;家中每周清理陽臺、露臺上的花盆托盤、水桶等容器積水;睡覺時使用蚊帳,避免孩子被蚊蟲叮咬,也可關閉房間門窗后使用電熱蚊香液(片)1小時左右,通風換氣后進入。
健康觀察要細致:每天上學前、放學后觀察孩子體溫和身體狀況,若孩子說“關節疼”“沒力氣”,即使體溫不高,也需警惕;若孩子確診基孔肯雅熱,需遵醫囑居家休息,痊愈后憑醫院證明返校,避免傳染同學。
衛生習慣常培養:教孩子飯前便后、接觸公共物品后及時洗手;提醒孩子在學校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減少諾如病毒等感染風險。
疫苗接種要及時:兒童做好計劃免疫疫苗的按時全程接種,鼓勵師生和托幼兒童積極接種流感、水痘等疫苗,有效預防常見傳染病,減少校園傳染病暴發風險。
來源:健康江蘇
編輯:錢宇璇
責編:陳丹丹
審核:戈俊巍
- 點贊|好樣的!李軍醫生游泳館救人!2025-08-27
- 最新|人 事 任 免!2025-08-27
- 蘇超|泰州vs常州,中了!快查……2025-08-27
- 時評|看泰州,看到的何止滿眼風光!2025-08-27
- 時政|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2025-08-26
- 時政|萬聞華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202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