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重大項目環評審批跑出“加速度” 20億元項目15個工作日獲批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市生態環境局結合環評審批服務實踐,在健全服務體制機制、規范權力運行等方面精準發力,以實的舉措、嚴的基調,持續擦亮“到泰州、泰周到”營商環境品牌。
江蘇匯得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60萬噸聚氨酯新材料項目,位于泰興經濟開發區,總投資20億元,系今年省重大項目。6月9日,市生態環境局正式受理企業項目環境評價報告書,6月30日給予批復。從受理到批復,僅用了15個工作日。近日,企業負責人專程送來錦旗,感謝市生態環境局在企業項目環評審批過程中給予的幫助和支持。
上海匯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術部副總監張俊華說:“我們的環評加起來有700多頁,環保局的同志第一時間對接、服務,建立了專人負責、建檔立卡工作機制,緊密結合項目所屬行業特點及建設規模,深入開展政策解讀和精準指導。使我們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比預期時間節省了一半。”
環評審批是項目開工的前置條件,主要涉及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報告表的審批。據介紹,以往這兩項審批工作主要由市生態環境局垂直管理的派出機構負責,今年為了進一步減輕基層環評審批壓力,省政府出臺文件,將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審批工作交由市級部門直接負責。
泰州市生態環境局環評處負責人陳濱說:“從健全重大項目保障機制、推進環評(審批)提質增效、深化環評集成改革試點、守牢生態環境保護底線四個方面,創新推出簡化環評編制內容、前移建設項目環評服務、開辟綠色審批通道、推廣同類‘打捆’審批等10多項舉措,同時編制重大項目審批服務信息卡,明確責任人、排定時間表,強化環評服務要素保障,推動項目落地見效。”
優化營商環境是全方位的。在提升服務質效的同時,市生態環境局進一步扎緊規范權力運行的制度籠子,堅持“當下改”和“長久立”相結合,通過規范執法人員行為、降低執法檢查頻次、規范自由裁量權,加強中介環評文本質量復核等一系列有力有效的舉措,著力轉作風樹新風。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市先后推動27個項目拿到環評批復,平均審批周期為20個工作日。
記者:翟旭陽
通訊員:姜森鵬
編輯:錢宇璇
責編:陳丹丹
審核:戈俊巍
- 時政|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2025-09-05
- 時政|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召開學習會并開展現場研學2025-09-05
- 實干|荃信生物上半年營收增長360% 正積極探索“出海”2025-09-05
- 關注 | 2025年泰州“慈心為民 善行江蘇” 網絡捐贈活動項目啟動2025-09-05
- 姜堰|黨群服務中心化身護學空間 學生有“港灣”家長少“牽掛”2025-09-05
- 法治丨買到“白蟻房”房東不認賬、兩審都敗訴怎么辦?2025-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