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泰州:上馬殺敵,下馬學佛!泰州有支“水鄉神兵”
編者按
八十多年前,山河破碎。烽火歲月里,泰州大地見證無數不屈的抗爭。今年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特別推出《抗戰烽火 血色記憶》專欄,帶您回望烽火,緬懷先烈,銘記歷史。
僧抗隊,和尚兵。
一個個,如天兵。
菩薩保佑打勝仗,
神出鬼沒是神兵……
八十多年前,這首童謠在里下河地區悄然傳唱。童謠的主角是一群青年僧人,他們把木魚換成長槍,袈裟化作戰袍,組成了一支讓日偽軍聞風喪膽的“水鄉神兵”。他們,就是活躍在姜堰水鄉的僧抗隊。
抗日救亡就是普度眾生
1942年,姜堰地區佛教興盛,大小佛寺、庵堂多達380座。日軍占領姜堰葉甸倉場后,將寺院作為行動據點,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日軍的暴行激起了僧人們的強烈憤慨。東廟僧人巨川目睹一切,忍無可忍,1944年10月中旬,與受黨組織委派來到葉甸的和尚法啟(化名剛軍)一同請示中共葉甸區委后,發動20多名僧人以做佛事之名集會,正式成立葉甸區僧抗會。
根據原倉場村地下黨組織負責人金墀回憶的巨川畫像
巨川俗名張春谷,1918年出生于葉甸倉西村,因家境貧窮,自幼被送到東廟為僧。中共倉場支部書記金麗泉常借革命書籍給他,讓他逐漸明白“抗日救亡就是普度眾生”的道理。巨川深受觸動,沖破“不妄開殺戒”的清規,決心投身抗日斗爭。1942年8月,他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一名佛教徒成長為堅定的革命戰士。
同年11月初,經區委批準成立葉甸區僧抗大隊,剛軍任大隊長,巨川任副大隊長,區委還特地選派盛必成到僧抗大隊當政治指導員。
僧抗隊隊員站崗
葉甸區僧抗大隊成立后發展很快,在很短的時間里便由最初的二十多人發展到百余人,僧人們壓抑的怒氣轉化為高昂的抗日熱情。僧抗大隊逐漸成長為一支活躍在里下河蘆葦蕩中的“水鄉神兵”。
蘆葦蕩里的神兵傳奇
“他們扮漁民,化商販,裝菜農,個個是打游擊的好手。”這是葉甸周邊百姓送給僧抗隊員的夸贊。僧抗隊打的第一仗是配合區游擊連攻打花莊日偽據點。1944年12月底,巨川與隊員悟芝喬裝成漁民,活捉了偽軍哨兵,事先隱蔽在左右的隊員立即聚攏過來,一舉端掉了鬼子的花莊據點。
僧抗隊當年水鄉戰斗的劃子船
日偽軍周莊據點里有個叫喬二的“擴充隊長”,經常帶領偽軍下鄉“掃蕩”,綁票農民、勒索糧食。僧抗隊決心除掉這個禍害。1945年2月的一天夜晚,巨川化裝成收雞蛋的小商販埋伏在喬二每天路過的地方,乘其不備成功將其處決。既然是“水鄉神兵”,自然更懂得利用河網密布的里下河。他們在河底釘暗樁,在水中拉鐵網,在河面撒稻草,在里下河中構筑起抗擊日寇的“銅墻鐵壁”。
僧抗隊當年襲擊日偽軍汽艇的葉甸戰場舊址
1945年4月3日夜,巨川組織僧抗隊員和民兵50多人,嫻熟地運用這些水鄉的“土辦法”,成功伏擊了準備借水路“掃蕩”溱北區的一個營偽軍,俘虜100多人,繳獲汽艇一條,長短槍100余支,創造了“以少勝多”的戰績,威名遠揚。自1943年秋到1945年底,僧抗隊這支“天降神兵”如星星之火,把抗戰的火種灑遍了廣袤的里下河水鄉。
銀杏樹下的精神傳承
日本投降后,僧抗隊于1945年底整編:部分編入溱潼縣獨立團,部分轉做地方工作。巨川調任溱潼縣武工隊排長,1947年在解放柏林(今屬興化)的戰斗中犧牲。新中國成立后,剛軍任鎮江佛教協會會長,中隊長覺冶來到泰州光孝寺繼續為僧,2011年圓寂。排長寶筏抗戰后任姜堰“地藏庵”住持,后任姜堰市佛教協會會長,2005年去世,享年81歲……他們的故事,被當地老人一遍遍講給后人,成為倉場村乃至整個里下河地區的精神財富。
祖師廟
僧抗隊的活動舊址在俞垛鎮倉場祖師廟。“文革”期間,大量廟宇被毀,而這座祖師廟幸運保存,2007年5月被姜堰市(現姜堰區)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如今,祖師廟內,古銀杏依舊枝繁葉茂,“蘇中里下河葉甸區僧抗隊舊址”牌匾分外醒目。這里已成為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電影《香河》曾在此取景,吸引不少人前來參觀,感受那段歷史的厚重。
僧抗隊舊址牌匾
今天的新倉場村,稻浪翻涌連天際,河網縱橫織錦繡,在時光長河的交匯處,僧抗隊隊員們用生命譜寫的傳奇愈發清晰——他們以經卷為舟、烽火為楫,將佛心的慈悲化作山河的壯歌。當信仰熔鑄于家國情懷,當禪意升華為民族氣節,這段用血火淬煉的精神圖騰,早已化作稻田里拔節的希望,在每一代人心中留下永不褪色的紅。
編輯:湯晨潔
責編:陳丹丹
審核:戈俊巍
- 江蘇泰州:云下葡園疊翠浪,鄉村振新譜新章2025-09-02
- 江蘇泰州:常州球迷打卡靖江 暢享球賽新體驗2025-09-02
- 江蘇泰州:“高效辦成一件事”推出船舶“檢驗+營運”聯辦機制2025-09-02
- 江蘇泰州:“開學第一課”讓孩子們愛上拼搏、感知歷史2025-09-01
- 江蘇泰州:全方位做好準備 迎接新學期開學2025-09-01
- 江蘇泰州:抗戰名將陳中柱身中六彈,壯烈犧牲!妻子闖敵營要回頭2025-09-01
網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