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愛 只為中國 | 紅領巾少年邊聽邊記,感悟新四軍革命精神
“光榮北伐武昌城下,血染著我們的姓名,孤軍奮斗羅霄山上,繼承了先烈的殊勛……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10月4日,現代快報“七天打卡七大紅色地標”系列直播第四場在鹽城開啟,走進新四軍紀念館,穿越烽火歲月,感受鐵軍忠魂。現場,很多系著紅領巾的學生,在家長陪伴下前來參觀打卡。有個小男孩邊聽講解員講解,邊在筆記本上認真記錄。線上,有超27萬網友觀看了此次直播。
深入了解新四軍的光輝歷史
4日上午,秋高氣爽,陽光明媚,走進新四軍紀念館主館區,醒目的“N4A”臂章圖案鑲嵌在主建筑正門中央。“N4A”圖案兩側分別建有兩面旗形的花崗石陰雕畫,藝術地再現了新四軍與八路軍“兩軍會師”和皖南事變后,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的歷史場面。
據悉,新四軍紀念館1986年10月在鹽城建軍路上建成開放,包括主館區、重建軍部紀念塔和重建軍部舊址(泰山廟)三個部分。
沿著臺階拾級而上,即來到新四軍紀念館的序廳。“大家請看,序廳內題為《鐵軍忠魂》的雕塑,以新四軍指戰員浴血奮戰、勇猛向前的群像為造型,由著名雕塑家吳為山主持設計創作。”講解員陳風亮開始講解后,周圍立即圍滿了參觀者,大家認真傾聽。
新四軍紀念館基本陳列《鐵軍忠魂—新四軍歷史陳列》分為七個部分:“民族危急 鐵軍誕生”“抗日戰旗 遍插華中”“重建軍部 浴火重生”“兵民鏖戰 堅持敵后”“戰勝困難 建設根據地”“局部反攻 擴大解放區”及“走向勝利 鑄造輝煌”,全面展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四軍馳騁江淮河漢、浴血華中敵后的光輝歷史。
緊接著,講解員帶著參觀者沿著“鐵軍忠魂”基本陳列1600米展線,從一張張照片、一份份史料、一件件文物、一個個模擬實景中深入了解新四軍浴火重生、浴血奮戰的光輝歷史。
一件旗袍,引起參觀者駐足
一件真絲旗袍,45年的尋找有了結果。在新四軍紀念館展柜內,一件旗袍十分醒目:絲質面料素雅純凈,黑色鎖邊針腳細密,裙擺褶痕清晰可見。參觀者忍不住駐足沉思,想象著它主人生前的模樣。
講解員緩緩道來:“王海紋原名俞中和,1924年出生于上海。1940年,16歲的她輾轉來到鹽城,在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戲劇系學習,成為一名女文藝戰士。1941年7月,在鹽阜地區反‘掃蕩’斗爭中,王海紋隨學校師生轉移至建湖北秦莊一帶時被日軍包圍,寧死不屈,壯烈殉國,年僅17歲。”
“一直在尋找妹妹王海紋下落的俞啟英(化名王海波,王海紋大姐),將自己珍藏了幾十年的王海紋穿過的旗袍和鑲有烈士頭像的純銀戒指,捐贈給了新四軍紀念館……”
“一件旗袍的故事聽著令人感動又敬佩。”“情景劇《永不逝去的芳華》生動再現了新四軍女戰士王海紋脫下旗袍換戰袍、不愛紅裝愛武裝的感人故事”……在講解員近一個小時的講解中,參觀者認真傾聽、積極互動,紛紛表示接受了一場紅色印記的心靈洗禮。
傳承紅色基因,家長們帶娃來打卡
作為全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新四軍歷史的綜合性紀念館,新四軍紀念館是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隨著紅色旅游升溫,今年國慶假期,新四軍紀念館人氣爆棚。
其中,一名系著紅領巾的小朋友非常引人注目。在講解員講解的過程中,他一直在旁認真傾聽,并拿出筆記本進行記錄,“今天很榮幸來到新四軍紀念館,我不想錯過這次參觀的機會,于是我邊聽講解員講解邊在筆記本上記錄,這樣我回去了也能繼續學習,繼續感悟新四軍革命精神。”
國慶假期,一些父母特地從杭州、揚州等地來到鹽城,帶孩子參觀新四軍紀念館,希望他們能穿越烽火歲月,感受鐵軍忠魂。
“我今天不僅給孩子系上紅領巾,還給她買了小紅旗,讓她帶著這份儀式感來參觀新四軍紀念館。”韓女士是揚州人,在別人的推薦下來到新四軍紀念館,“女兒今年上二年級,希望她能通過這次參觀,讓愛國主義的種子在她心中生根發芽。”
在現場,還有一家三代人一同前來參觀。“我是70后,也是土生土長的鹽城人,趁著這個假期,我帶著母親和女兒一起來參觀新四軍紀念館。鹽城是革命老區,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希望通過這次參觀,讓母親和女兒了解新四軍的歷史。”王先生說。
“我上六年級,這是我第一次參觀新四軍紀念館。參觀后,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沒有革命先輩的赴湯蹈火,就沒有我們的幸福生活。所以,作為青少年,我們要好好學習,接續奮斗。”小王同學說。
- 為什么要早點來泰州?這篇文章講明白了~2025-04-12
- 泰州:水產全產業鏈研究院實驗室啟用,加速水產產業向“新”提“2025-04-12
- 泰州姜堰:“免費公交+自駕無憂停”放大“會船效應”2025-04-12
- “簡歷門診”精準把脈、“校企供需”無縫對接 江蘇“春季促就業2025-04-12
-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實十周年2025-04-12
- 文化中國行·春花古建兩相宜|海棠擁古塔,代“鹽”千載風華2025-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