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光伏板下投魚苗 開啟立體養殖新模式
日前,江蘇泰州海陵區罡楊鎮純垛村“漁光互補”項目迎來重要節點——占地170畝的光伏項目成功并網發電,養殖人員也將魚苗投放至光伏板下的魚塘中,標志著該項目“水上發電、水下養魚”的立體發展模式正式啟動。
上午,在海陵區罡楊鎮純垛村最西邊光伏板區域,幾名養殖人員劃著船,將50斤籽蝦、10萬尾花鰱、3萬尾白鰱、10萬尾草魚魚苗投入魚塘。隨著水花翻涌,魚苗蝦苗歡快游入水中,一場融合科技與自然的生態養殖畫卷在此刻鋪開。
養殖戶陳華良:“10號左右放養鳊魚,本月底放養一批青魚。今天放的河蝦預計國慶節捕撈上市。整個魚塘的畝均收入較以前增加1000多元。”
養殖人員告訴記者,這塊光伏板下的魚塘,租金只有以前的1/3,大大降低了他們的養殖成本。
國華投資江蘇分公司海陵光儲電站項目經理李忠權介紹:“項目在建設之初就充分考慮了‘光伏+漁業’的融合發展,采用高支架、大樁間距的設計方案,在確保光照效率的同時,又為魚蝦等留足了生產空間。同時我們建立了全覆蓋的水質監測網絡,及時改善水質,促進魚類和蝦蟹生長,使養殖方式由粗放式向精細化轉變,開展多種魚類、蟹類、蝦類的生態養殖,構建起生態養殖的立體模式。”
除了漁業養殖方面的創新,該項目在光伏發電領域同樣成績斐然。光伏板區域建有1座110kv的升壓站和4個廂式升壓變壓器。項目投產后,年均發電量約2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煤7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18萬噸,同時還能大幅降低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的排放,為當地綠色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特約記者:陳茜
編輯:曹佳蓉
責編:陳丹丹
審核:戈俊巍
- 【地評線】紫金e評:夏糧小麥大規模機收增添豐收底氣2025-06-20
- 【地評線】荔枝網評:江蘇外貿之路緣何越走越寬?2025-06-20
- 向“海”而興,繪就外貿經濟新圖景2025-06-20
- 守護好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和自然珍寶2025-06-20
- 新華日報評論員|攜手同書蘇青協作“山海情”新篇章2025-06-20
- 泰州:鏈式突破 打造化工及新材料特色產業集群2025-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