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陣雨轉多云 18℃~11℃

      習語|“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

      來源: 編輯:樊錦華 2025-05-18 20:53:48 查看數:0

      “我從小就愛看博物館,小時候北京的博物館我差不多都看過了。”

      2024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動情地回憶起往事。他凝神靜聽來自南京市博物總館的人大代表講述六朝博物館的建設故事,叮囑廣大文博工作者:“要把博物館事業搞好”。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博工作。“我到地方考察,都會抽時間到博物館走一走、看一看,目的是更好了解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沿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走進博物館考察調研,多次就文博考古工作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

      202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考察時,佇立于鎮院之寶何尊前久久凝思。何尊銘文有“宅茲中國”4個字,這是迄今發現的“中國”一詞最早的來源。

      “博物館有很多寶貴文物甚至‘國寶’,它們實證了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知所從來,方明所往。習近平總書記曾感慨地說:“我們的文化自信就是從真正能證明我們的久遠歷史中來”。

      在首都博物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搞歷史博物展覽,為的是見證歷史、以史鑒今、啟迪后人”;在西安市博物院,總書記強調“在傳承祖先的成就和光榮、增強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時,謹記歷史的挫折和教訓,以少走彎路、更好前進”;在云夢縣博物館參觀出土秦漢簡牘展,總書記思索“中華文明里能看到歷史的深厚積淀”……

      2018年全國兩會“下團組”時,習近平總書記講述了他所思考的文化自信:“自己的寶貝還得自己識寶,自己不要輕慢了。”

      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考察調研時說:“我最關心的就是中華文明歷經滄桑留下的最寶貴的東西。”

      這些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外事活動中常常以博物館作為文明交流互鑒的窗口,以珍貴文物為載體向世界展示中華文明的風采。

      2019年5月,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習近平主席和外方領導人在一個清新淡雅的元青花的花瓶前駐足觀看。習近平主席親自講解,一句“元代的青花瓶保存下來非常少,這件藏品可以說是陶瓷中的熊貓”,讓在場的外賓會心微笑。

      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古都西安主持首屆中國—中亞峰會,在贈送中亞國家元首的禮品中,有一件“何尊”。透過“宅茲中國”,世界不斷理解“何以中國”。

      在白俄羅斯衛國戰爭歷史博物館,習近平主席認真聽取講解,并在紀念簿上題詞“銘記歷史,維護和平”。

      在雅典衛城博物館,習近平主席指出,由于歷史原因,中希兩國都有大量珍貴文物迄今仍然流失海外,雙方可以加強合作,使這些文物能夠盡早回到自己的祖國。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在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要把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

      “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西安市博物院考察時強調,“要把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同時加強研究和利用”。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從地方工作起,習近平就非常重視文物保護利用和博物館建設工作。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來到良渚遺址調研。彼時的良渚,散布著噪音大、粉塵濃的石礦,“炮聲隆隆如戰場”。習近平斬釘截鐵地說:“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我們必須把它保護好!”此后,青山還綠,遺址重生。2019年,良渚古城遺址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2005年,習近平來到龍泉調研,當地匯報了龍泉窯楓洞巖遺址考古發掘取得重大成果,但現有博物館無法容納出土文物。習近平當場表示,龍泉青瓷是民族文化的瑰寶,有必要建一個青瓷博物館。很快,博物館建設項目啟動。2009年,龍泉青瓷博物館新館建成,龍泉青瓷在當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從地方到中央,習近平對文博的關愛一以貫之。2019年8月,在敦煌研究院,習近平總書記細致詢問“游客目前是否超量了”“近年敦煌下雨多了?”……總書記叮囑大家:“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好是第一位的,旅游是第二位的,不能光盯著門票而追求經濟效益,不能過于商業化。”

      “博物館建設要更完善、更成體系,同時發揮好博物館的教育功能”

      “博物館建設要注重特色。”2017年4月,在廣西合浦縣漢代文化博物館,習近平總書記察看合浦漢墓出土的我國古代青銅器、陶器和域外陶器、琥珀、琉璃等文物。總書記指出,“這里圍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陳列的文物都是歷史、是文化。要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

      “博物館建設要更完善、更成體系,同時發揮好博物館的教育功能”“用好考古和歷史研究成果”“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殷殷叮囑。

      “我當年也是準備學考古的,后來沒有學成。”2020年9月,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聽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的介紹,總書記親切地說,“考古是花錢的行當,過去沒有錢,現在應該加大投入,把考古工作做好。研究中華文明的起源很重要,要繼續深入做下去。”

      “文博工作者使命光榮、責任重大。”2022年7月,在給中國國家博物館老專家的回信中,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廣大文博工作者“堅定文化自信,深化學術研究,創新展覽展示,推動文物活化利用”。

      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向往已久的殷墟考察。在殷墟博物館,總書記說:“這次來是想更深地學習理解中華文明,古為今用,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

      “老祖宗傳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要繼續攥在手里,與時俱進,讓它發揚光大。”202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景德鎮陶陽里歷史文化街區,先后走進南麓遺址、陶瓷博物館、明清窯作群,饒有興趣地了解制瓷技藝流程、陶瓷文化傳承創新和對外交流等情況。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古至今從未斷流,陶瓷是中華瑰寶,是中華文明的重要名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集聚各方面人才,加強創意設計和研發創新,進一步把陶瓷產業做大做強,把“千年瓷都”這張靚麗的名片擦得更亮。

      “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是方向和目標,也是囑托和教誨。

      監制:梁昌杰

      策劃:岳小喬

      撰文:胡笑源

      海報:劉珂君

      責任編輯:蔣雪鴻

      網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京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网址 | 韩国毛片在线观看| 好吊妞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麻豆 | 两个人日本WWW免费版| 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免费理论片51人人看电影| 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毛多多水多| www卡一卡二卡三| 日本午夜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豪妇荡乳1一5白玉兰免费下载| 国内大量揄拍人妻精品視頻| 中文字幕水野优香在线网在线| 欧美xxxx做受欧美| 亚洲高清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老师办公室被吃奶好爽在线观看 | 中国人xxxxx69免费视频| 好爽~好大~不要|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网站| 欧美FREESEX潮喷|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yw| 毛片一级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久久久久女人精品毛片| 欧美乱妇高清视频免欢看关| 国产浮力影院第一页| gogo全球高清大胆亚洲| 无码精品尤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久久| 波多野吉衣在线电影| 午夜免费福利在线观看| 香港三级电影在线观看| 欧美40老熟妇| 国产成人精品实拍在线| 99久久99久久精品国产| 岳的大白屁股光溜溜| 久久一区二区明星换脸| 欧美三级不卡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