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陣雨轉多云 18℃~11℃

      【人民城市·溫情中國】“鄭”創新風正勁 城更新暖民心

      來源:央廣網 編輯:我的泰州小編 2024-12-26 13:00:07 查看數:0

      編者按:2024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5周年。5年來,各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認真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厚植為民情懷,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城市建設和治理,人與城雙向奔赴,共建和諧美麗城市,共創幸福美好生活,譜寫新時代人民城市建設新篇章。央廣網特聯動上海等10地黨委網信辦策劃推出“人民城市·溫情中國”網絡主題活動,記者沿著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各地考察調研的足跡,走進城市深處,訪街巷看變化,帶您共同見證各地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展現的萬千氣象。

      央廣網鄭州12月24日消息 “年輕與匆忙!”這是王安永給鄭州的關鍵詞。“年輕的鄭州讓我感受到無限活力,讓我充滿朝氣。”王安永是中鐵工程裝備集團盾構制造有限公司鉚焊車間班組長。10多年來,王安永與鄭州一起成長,從學徒成長為“焊”將。

      2014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盾構總裝車間,通過模型了解盾構機整體構造和工作原理,并察看裝配具體情況。總書記指出,一個地方、一個企業,要突破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在于創新,關鍵要靠科技力量。總書記強調,“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鄭州城市發展日新月異(央廣網發 張青云 攝)

      “三個轉變”為推動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打造中國品牌指明了方向。如今,鄭州產“盾構機”已成為暢銷海外的“新國貨”。在鄭州,像王安永一樣的創新技能人才宛如點點繁星,匯聚成“鄭州制造”的璀璨星河。人與城共生共融,演繹著鄭州這座城市的溫暖與力量。

      技能人才扎根 “鄭州制造”崛起

      自2013年初來到鄭州,王安永與盾構機刀盤已經打了11年“交道”,過了無數招,完成600多臺重點盾構機項目的焊接工作。

      盾構機,號稱“地下蛟龍”,被譽為“工程機械之王”。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盾構機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盾構機“鄭州制造”IP也愈發閃亮。

      “我是一名鋼鐵裁縫,主要工作就是刀盤的焊接。”王安永介紹起工作,勁頭兒十足。盾構機最重要的部分是刀盤,刀盤生產最關鍵的工序是焊接。王安永以焊條為“針線”,用焊槍鑄就“大國重器”的刀盤品質。

      盾構機刀盤焊接(央廣網發 劉猛猛 攝)

      “我師傅吳毅是特級技師,他告訴我,‘我們焊接的盾構機不僅要是合格的產品,還得是精品,甚至要當作藝術品來做’。”王安永拿出手機,展示他每次焊接完拍攝留存的精美焊縫。現在的王安永,不僅熟練掌握了立焊、橫焊、仰焊等技巧,還能焊接各種高難度焊縫。

      “一開始進行焊接,焊完就開裂。我用了3個月時間,不斷地調節焊接參數、氣體,嘗試各種焊材,最終打破了國內這一行業的技術壟斷,實現了刀箱的企業自主生產。”在車間一角設立的王安永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里,王安永指著展板上的“TBM刀箱焊接自制”創新成果給記者講述了他的創新探索。

      王安永(右)跟隨師傅吳毅查看盾構刀盤焊接情況(央廣網記者 夏莎 攝)

      10余年來,王安永參與了國內最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春風號”、超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爭先號”、世界最大直徑TBM等重點項目焊接工作,解決了多項焊接難題,提高了刀盤焊接效率和質量。他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

      近年來,鄭州聚焦引才育才工作,全力實施“鄭聚英才計劃”,針對高層次人才、產業骨干人才以及青年人才精準發力,出臺一系列獎補措施。王安永也是這類人才中的一員。他憑借在盾構機刀盤焊接方面的突出表現,獲得“鄭州市勞動模范”稱號。

      “這些年,鄭州城市建設很快,像我們企業周邊風光很美的蝶湖公園,最近新開館的河南省科技館,充滿‘鄭州記憶’的油化廠,都讓我看到鄭州的魅力與活力。”王安永說,在鄭州工作生活多年,鄭州給他提供了一個好的工作機會,他也在鄭州安了家。

      工作之余,王安永帶孩子乘坐地鐵感受鄭州變化(央廣網記者 夏莎 攝)

      如今,鉚焊車間“上新”了焊接機器人,除了帶徒等工作,一有時間,王安永就去鉆研機器人。“我很驕傲能夠成為‘三個轉變’理念最前沿的踐行者,在這個重視人才、創新發展的時代,不論我們的崗位多么平凡,去扎根、去鉆研,就能實現技能報國。”王安永說,他會繼續握牢手中的焊槍,投身中國創造、提升中國質量、擦亮中國品牌,助力“鄭州制造”強起來。

      今天的鄭州,科技創新風勁,技能人才潮涌。截至2023年底,鄭州市技能人才總量達290.11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97.98萬人,分別占全省技能人才總量、高技能人才總量的16.63%、18.96%。他們為鄭州創新、“鄭州制造”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也為城市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縮小”城市距離 提升“幸福指數”

      “7年前,我剛來鄭州時,看到很多路口都在修建地鐵,也見證了地鐵4號線、5號線等線路的開通,城市各方位間的距離拉近了,市民出行更方便了。”今年29歲的張書清,是鄭州地鐵紫荊山站值班站長。這些年,她在地鐵工作崗位上與這座城市一起成長。

      2013年12月28日,鄭州地鐵1號線一期開通試運營,從此這座“火車拉來的城市”邁入地鐵時代。11年來,鄭州地鐵在悄無聲息間延展著城市的發展脈絡,形成的“米+環”軌道交通線網,串聯起鄭州市民的幸福生活。

      張書清在地鐵站廳內值班(央廣網記者 張羲輪 攝)

      采訪中,張書清提到最多的一個詞便是“溫暖”。

      “這幾年,鄭州地鐵上的服務越來越多樣化。我們不斷完善無障礙設施和服務,備有愛心輪椅、坡道板等設施,向乘客提供愛心服務。”張書清說,除了讓乘客感受到地鐵的速度與便捷外,地鐵工作人員也根據乘客需求,提供更多貼心出行服務,讓大家感受到城市的溫暖。

      對于張書清來說,這份溫暖是雙向奔赴的。“有一次,我在站臺發現了一名神色焦急的乘客。經過詢問得知,她是第一次乘坐地鐵不知道乘坐幾號線,又不好意思求助他人。我就告訴了她乘車路線。臨上車時,她回頭對我說‘謝謝你,姑娘,你笑起來真好看’。我還遇到過一位阿姨,每天早上她來坐地鐵時,我們都會互相打招呼,這種簡單的問候就會讓人很開心。”

      市民在地鐵音樂角彈鋼琴(央廣網記者 郝振青 攝)

      在張書清看來,建地鐵就是建城市,地鐵不僅承載出行任務,提升城市的功能性和美觀度,也為廣大市民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展示空間。“我們邀請退休市民、在校學生參加快閃等活動,讓乘客放緩匆忙的腳步,從而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情。現在,很多市民開始主動加入各類公益活動中。”

      如果說地鐵是現代城市交通的大動脈,那公交汽車就是遍布城市的毛細血管。

      “從1954年的3條線路、6臺車到如今的400余條線路、5862臺車,從車票最初每人0.2元到多年不變的1元,70年來,鄭州公交從‘巷陌街頭’開進了‘群眾心頭’。”鄭州公交集團宣傳部部長張蕾說,當前,鄭州公交不僅完善了“快、干、支、微”四級線網功能,在中心城區實現了公交站點500米全覆蓋,還推出定制公交、校園公交、旅游專線等多元公交服務新模式,滿足市民多樣化出行需求。

      鄭州校園公交的開通,方便了學生出行(央廣網記者 郝振青 攝)

      2024年3月,鄭州發布推進城市公共交通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進一步提出,要構建以城市軌道交通為骨干,常規公交為主體,特色化公交為補充,慢行交通為延伸的多模式融合發展的一體化公共交通系統,同時豐富社區接駁巴士線路,實現“地鐵送到站、公交送到家”貼心服務。

      地鐵線網的不斷延展、織密,公交線網的一次次迭代升級,讓這座城市不斷蝶變成長。越來越多的鄭州市民在地鐵、公交上,感受著出行的便利,樂享其“乘”。

      留住城市記憶 喚醒老城新生

      城市更新如何留住鄉愁和城市記憶?鄭州市阜民里文化街區項目負責人郭凱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真實”。

      阜民里片區曾是鄭州市最大規模的棚戶區。近年來,鄭州對阜民里片區實施城市有機更新,郭凱也從親歷者成長為建設者。“我從小就生活在阜民里片區周邊,見證著它的變化,對它有著深厚的情感,像改造自己家一樣改造阜民里。”

      老舊小區改造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連著城市發展,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內容,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們圍繞著‘真實’對阜民里進行設計和改造,成立了小巷專家團和居民顧問團,讓之前住在阜民里及周邊的居民、了解阜民里的市民參與到項目改造中。”郭凱說,他們通過走訪發現,阜民里的每一個街角、每一棟房子,乃至每一棵大樹,都有著不一樣的故事。大家都希望改造后的阜民里不僅改得好,還得被人記住、認可。

      改造前的阜民里街區(央廣網發 鄭州市文物局供圖)

      改造后的阜民里街區(央廣網記者 郝振青 攝)

      2024年6月16日,阜民里文化街區首次亮相,最大限度保留了建筑特色和街區肌理。那些承載歲月的老建筑、電話機、玻璃杯等物件不再是沉默的旁觀者,而是成為講述城市故事的主角。許多之前住在這兒的居民,總會“常回家看看”。

      “這兒是我以前居住的地方,雖然房子變漂亮了,但房子布局沒變,是照著我家舊房原樣修建的。”陳宏曾是阜民里片區的居民,對她而言,這里承載了無數回憶和情感。

      不僅如此,阜民里文化街區突出“老鄭州+新青年”主題,引進國潮品牌與煙火市集,搭建多元化場景,讓更多年輕人回到阜民里創業,同時也吸引著更多市民、游客前來游玩打卡。

      阜民里文化街區吸引年輕人逛街游玩(央廣網記者 張羲輪 攝)

      自2022年3月全面啟動城市更新行動以來,鄭州市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制定出臺全國省會城市首批、全省首部城市更新地方性法規——《鄭州市城市更新條例》,制定發布《鄭州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2023-2035年)》,著力打造充滿活力、具有人文魅力的現代化國際化國家中心城市。目前,鄭州共有城市更新項目700多個。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城市歷史文化遺存見證著城市的演繹歷程,并在城市更新中不斷煥發出新生機。

      修繕后的鄭州商城遺址南城墻(央廣網記者 郝振青 攝)

      鄭州商代都城遺址位于鄭州城市中心區,城池始建距今約3600年。城址不移,文脈不息。歷史文化學者閻鐵成從小在商城城墻里的書院街長大。60多年來,他不僅目睹了這里的變化,還參與到鄭州商城遺址保護和更新建設工作中。

      “為了把我們的歷史文化遺產更好展示出來,我們先是將城墻周邊的棚戶區進行拆除,并在保護城墻的基礎上進行綠化改造,同時改善周邊環境。”閻鐵成說,經過十幾年的努力,鄭州商城遺址已變成環形綠地公園,融入市民現代生活,老年人經常在這里打太極、散步,年輕人也來打卡游玩。

      從車間忙碌的技術能手,到守護出行的地鐵人;從端詳老街更新的老居民,到每一位默默耕耘的普通人,鄭州的溫情,鐫刻在每一個奮力拼搏的身影中,他們共同講述著這座城最動人的故事。

      網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天堂网| 玖玖精品在线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视频| 久久福利一区二区| 中文乱码字幕午夜无线观看| 久久国产乱子伦免费精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漫画| 久久免费观看国产精品88av| 一级做a爱片特黄在线观看yy | 欧美一区视频在线| 无套内谢孕妇毛片免费看看| 日本邪恶全彩工囗囗番3d| 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 在线小视频国产| 在线毛片片免费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 八戒八戒www观看在线|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 亚洲成a人无码| 丰满岳乱妇在线观看中字无码| acg里番全彩| 麻豆国产剧果冻传媒视频| 鲁啊鲁阿鲁在线视频播放|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美女扒开尿眼让男人桶爽视频|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 日本电影一区二区| 无码国产福利av私拍| 斗罗大陆动漫完整免费 | 日韩欧美久久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亚洲天堂| 女人18毛片a级毛片免费视频| 女人与zozo| 国产悠悠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 国产三级电影免费观看| 又粗又长又爽又大硬又黄 | 国产香蕉在线精彩视频|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 98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h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