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橋——常泰長江大橋正式通車
9月9日,常泰長江大橋正式通車。這座目前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橋、最大跨度公鐵兩用鋼桁梁拱橋,不僅以四項世界級首創技術重新定義了中國橋梁工程的高度,更以20分鐘跨越長江天塹的“新速度”,徹底改變了常州、泰州兩地的時空格局,為區域融合發展按下“加速鍵”。
常泰長江大橋作為公鐵合建雙層復合型過江通道,公路部分是如常高速公路(S30)的過江段,上層為雙向六車道,向北經泰興東樞紐連接滬陜高速公路(G40),向南經常州高新區樞紐連接江宜高速公路(S39);下層為雙向四車道,北接泰州泰興市六圩港大道,南接常州新北區港區大道。這項世界級工程實現了減沖刷減自重臺階型沉井基礎、“鋼—混”混合結構空間鉆石型橋塔、鋼箱—核芯混凝土組合索塔錨固結構、溫度自適應塔梁縱向約束體系四項世界首創設計。
江蘇交建局常泰長江大橋現場常務副指揮夏鵬飛說:“ 我們還首次將受溫度變化比較影響小的碳纖維筋材制作成質量輕、強度高、超長度的復合材料拉索,實現了新材料在橋梁工程上的應用突破,有效解決了超大跨徑結構體系難題,通過改變水平傳力途徑,減少塔底彎矩,從而降低基礎規模和減少橋梁伸縮量的目的。”
常泰長江大橋的主塔為空間四塔肢結構,橫梁共有四道,混凝土用量達8600方,鋼筋密度是普通橫梁的5倍,工程量和難度都遠超常規的橋梁主塔。橫梁內部鋼筋密集的部位,甚至連手都伸不進去,就像在“鋼筋森林”中“繡花”。
常泰長江大橋A3標項目部負責人種愛秀說:“針對常泰長江大橋技術要求高、施工難度大的特點,我們依托云計算、物聯網、數字孿生等技術,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用一系列技術和裝備創新,共同創造了這座世界級橋梁。”
大橋通車后,常泰兩地通行時間將從1小時20分鐘縮短至20分鐘左右,常泰兩地同步開通常泰公交85路,方便群眾出行,為進一步推動跨江城市群協調發展、融合發展按下“加速鍵”。
常州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汪順偉說:“下一步線路開通后,我們將密切關注客流變化情況,根據兩地市民意見建議,進一步優化運營方案,更好保障群眾出行需求。前期我們做過充分的調研和客流調查,應該說兩地市民對于開通常泰毗鄰公交還是蠻期待的,就在此時此刻,我們的始發站常州北站,就有很多的老百姓已經在那邊翹首以盼了。”
記者:韓笑 金小鵬
編輯:樊錦華
責編:陳丹丹
審核:戈俊巍
- 時政|姜冬冬專題調研新興領域黨建工作2025-09-09
- 聚焦|常泰長江大橋開通大型融媒體報道在多平臺同步推出2025-09-09
- 預告|12345政風熱線:城管、住建系統部分部門9月10日上線2025-09-09
- 聚焦|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橋——常泰長江大橋正式通車!2025-09-09
- 機遇|我市首筆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落地姜堰2025-09-09
- 速看|剛剛,泰州教育發布!2025-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