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陣雨轉多云 18℃~11℃

      江蘇南通:田間有“耳目”,云端有“大腦”

      來源: 編輯:錢宇璇 2025-03-13 22:04:50 查看數:0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以科技創(chuàng)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fā)展農業(yè)新質生產力。

      當前正值春耕春播關鍵時期,無人機巡田、物聯網精準播種、云端監(jiān)測墑情……農耕文明正在數字技術的浸潤下煥發(fā)新生。連日來,記者深入江蘇南通春耕一線,探訪硬核黑科技如何重塑現代農業(yè)新圖景。

      智能裝備下地,田間管理效率更高

      “過去要取土樣送檢,現在多光譜無人機飛一圈,土壤墑情、病害潛伏情況等全都掌握。”10日,海門江心沙農場的農技人員葉童手持智能終端,正利用多光譜無人機為農田“開處方”。

      當這臺搭載多光譜相機的無人機掠過農場300畝冬小麥時,不僅能精準捕捉到可見光,更能透過紅外與紫外光譜,記錄下小麥葉片脈絡間氮素流動、葉綠素含量及相關部位水分含量等重要數據,監(jiān)測到光合作用、表面溫度分布、地表土壤濕度,就像一場農業(yè)的“數字診療”。

      “過去半個月的農情診斷,現在5分鐘就能完成。”葉童將這種操作比喻為“給農田做CT”。多光譜無人機將生成的莊稼“處方圖”指令傳送給無人植保機,植保機就會根據苗弱苗強、每塊田的生長所需水肥量、病蟲害情況進行施肥、噴藥,對莊稼進行更加精準的“救治”。

      與普通“大水漫灌”粗放式施肥相比,精準施肥可減少20%化肥用量,有效規(guī)避土壤板結風險。

      在52公里外的通州十總鎮(zhèn)育民村合作社,智能無人化植保機正均勻播撒化除農藥。作為全省首家無人農機示范基地,目前村里有7臺套植保機、插秧機等無人機設備,可以覆蓋800畝主糧種植區(qū)域。

      “以前‘雙搶’時節(jié)要追著日頭跑,現在智能農機24小時連軸轉,800畝主糧區(qū)3天就能完成化除。”育民村黨總支書記許宏飛介紹,現在,小麥化除效率提升20倍,3天即可完成往年半月工作量。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通州全區(qū)智能農機裝備保有量1317臺,其中植保無人機394臺、無人駕駛系統(tǒng)43臺。

      “我們要培養(yǎng)既懂代碼又識墑情的新農人。”為了實現數字技術與農機裝備的深度融合,育民村專門聘請農技專家,提升農機裝備智能化水平。“我們將提高田間管理科技含量,農戶坐在家里就能查看田間苗勢,進一步解放勞動力。”許宏飛說。

      數據成為農資,云端診斷更加精準

      數字技術的加入正重塑農耕時序:當老把式們還守著“看天施肥”的經驗時,年輕技術員已能遠程通過葉面溫度熱力圖預判倒春寒。

      “我在智慧化平臺上看到灘河村二組和三組之間,有一片田顏色比較深,你可能要補施點苗肥。”在海安市東部區(qū)域農業(yè)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張和蘭正通過大屏衛(wèi)星遙感技術了解區(qū)域內各種植主體冬小麥長勢情況,當看到濱海新區(qū)灘河村有長勢偏弱田塊時,她立馬通過智慧平臺視頻連線了海安智創(chuàng)家庭農場負責人唐家恂詳細了解情況。

      “智慧化服務平臺對我的農事安排有很大幫助,往年都要在育秧之前才開始備耕,而今年我已經準備了近一半。”打開農場數字管家小程序,各項數據一目了然,唐家恂說,自從有了專家的指導和智慧化平臺,農業(yè)生產吃下了“定心丸”。

      依托數字技術,農事逐步實現了從“靠天吃飯”到“知天而作”。自從接入智慧化平臺,張和蘭就能通過電腦及時查看37個種植主體田間小麥長勢,減少了田間指導的重復性。“可以騰出更多時間到田間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在海安東部區(qū)域農業(yè)服務中心,像張和蘭這樣通過智慧化服務平臺開展服務的專家有7人,每人負責20至30個種植大戶,可以同時服務200多戶。

      今年以來,海安依托五大區(qū)域農業(yè)服務中心,建設農業(yè)智慧化服務平臺。信息化平臺實時遙控苗情,監(jiān)測苗情、災情、病蟲情、墑情等“四情”信息,農業(yè)部門不僅可以了解大戶情況,還能提供遠程會診服務。同時,種植大戶也可以通過手機小程序“數字農場管家”上傳問題,在線請教專家,農業(yè)技術專家與種植主體的共用、共享信息交流渠道就此搭建。

      當前,海安智慧服務平臺已實現了“一套系統(tǒng),兩級平臺、三級使用”。海安市農業(yè)農村局高級工程師周衛(wèi)表示,下一步要把現有的設備以及農場主自行購買的攝像頭、多光譜無人機以及遙感的數據向智慧化服務平臺進行整合,并增加各個板塊的數據量、監(jiān)測范圍及監(jiān)測的精確度,為海安糧油豐產豐收提供堅強智慧支撐。

      恒溫育苗工廠,作物住進“孵化器”

      春寒還未散去,海門區(qū)農業(yè)科學研究所的育苗溫室里已是一派忙碌景象。

      走進3000平方米的玻璃大棚,溫暖濕潤的空氣裹著泥土氣息撲面而來,茄子、辣椒等20多種作物種苗青翠欲滴。工人正彎腰將嫩綠的茄子苗移栽到定植盤里,“這些瓜苗都是海門鄉(xiāng)鎮(zhèn)農戶提前預訂的,下午就要發(fā)走。”工作人員介紹。

      現在正是茄果類和西甜瓜類等春季作物育苗的關鍵期,新冒出的瓜苗葉片還帶著鵝黃的嫩色。育苗架上,不同品種的蔬菜苗分區(qū)域排列,標簽上詳細標注著播種日期和生長階段。

      “這兩年我們引進了智能化設備,可控制溫室內的溫度、濕度,讓蔬菜苗順利生長。”海門農科所副所長陳華指著室內溫度表介紹,當前,溫室里鋪設了地暖系統(tǒng),能將室內溫度穩(wěn)穩(wěn)控制在25℃左右。

      科技的力量在育苗工廠的玻璃幕墻內具象化。抬頭看去,只見大棚里懸掛了多處補光燈,前些天下雨沒有光照,補光燈就派上了大用場。“有的作物喜光,我們就會在陰雨天氣進行人工補光,滿足不同作物的需要。”

      育苗工廠是農業(yè)現代化的縮影。從裝盤播種到移栽發(fā)貨,如東縣現代農業(yè)園同樣熱火朝天、開足馬力。

      如東縣現代農業(yè)產業(yè)示范園種苗中心恒溫大棚內,數千盤蔬菜作物整齊排列在智能恒溫大棚內,建設智能恒溫大棚,精準調控溫濕度,蔬菜在“科技暖房”中茁壯成長。

      1萬平方米的智能溫室里,五臺新裝的恒溫設備嗡嗡運轉。室外氣溫只有8℃,但棚內溫度始終保持在26℃左右。“溫度一旦下降,智能恒溫控制設備就會自動啟動進行加熱,確保蔬菜作物正常生長。”曹埠鎮(zhèn)應泉村第一書記高穎邊說邊查看立體栽培架上的番茄苗,“這些種苗月底就要發(fā)往上海,工人們正仔細檢查每株幼苗的長勢。”

      種苗中心智能溫室集溫、濕、光、水、肥、氣自動控制于一體,同時還能通過掌上App遠程人工控制,確保為苗期瓜果蔬菜提供舒適的生長環(huán)境。高穎介紹,育苗工廠一期落成時,便引進了智能恒溫控制設備,育種環(huán)節(jié)告別“靠天吃飯”。

      南通中江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靖宇介紹,當前公司常年育苗3000萬株以上,種苗遠銷武漢、上海等地。“全面建成后,溫室面積為3.8萬平方米,全年育苗量可超一億株,可滿足4000畝的育苗需求。”

      文 | 記者 王穎 盧兆欣 通訊員 周存軍

      網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96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 男女猛烈无遮挡午夜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7| 收集最新中文国产中文字幕| 亚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男人插女人网站| 国产xxxxxx久色视频在| 日本a免费观看| 欧美国产亚洲精品高清不卡| 天堂а√中文最新版地址在线| 久久国产加勒比精品无码| 欧美破处视频在线| 全部三片在线观看直播| 豆奶视频最新官网| 国产精品久久毛片| jizzjizz国产精品久久| 无码专区aaaaaa免费视频|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婷婷| 特级毛片aaaaaa蜜桃| 四虎影永久在线高清免费| 91xav在线| 国产精品自在线观看剧情|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免费高清视频| 日本老熟老太hd| 亚洲伊人色一综合网| 深夜特黄a级毛片免费播放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首页| 欧美极品在线观看| 免费a级毛片大学生免费观看| 老湿机香蕉久久久久久|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av| 奇米影视亚洲春色| 国产高潮国产高潮久久久| wwwxx在线| 成人免费视频国产| 久久99精品久久水蜜桃|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人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