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海陵:城市更新讓幸福在家門口“升級”
城市更新,一頭連著城市發展,一頭連著民生福祉。近年來,泰州市海陵區聚焦城市能級提升,靚顏值、提品質,交出融合發展“城鄉卷”。改造整治老街巷20條、老舊小區51個,龍溪港退圩還湖工程完成水系連通,涵西歷史文化街區盛大開街,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86.8%……在這片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上,一幅“記得住鄉愁、看得見發展、享得到幸福”的城市畫卷正徐徐展開。
在老建筑里裝進“新生活”
古運河穿城而過,孕育了2100多年歷史的海陵古城,這是泰州歷史建筑保存最完好、文化底蘊最深厚、古城生活氣息最濃厚的區域,也是泰州古城保護更新的主陣地。
青磚黛瓦的泰式民居與明清風格的文保建筑比鄰而立,拐角處卻可能邂逅一家設計感十足的咖啡店或茶吧……走進城中歷史文化片區,仿佛步入了一幅徐徐展開的水墨長卷。
城中歷史文化街區是江蘇省首批歷史文化街區,占地面積僅5.88公頃,卻云集了宮氏住宅、陳毅在泰談判舊址等數十處文保單位和歷史建筑,是老海陵傳統大宅名園的集聚之地。
老街區空間狹小,如何“螺螄殼里做道場”整合資源、完善設施、展現獨特個性?海陵區給出的答案是“小尺度、漸進式、微更新”。以宮氏住宅修繕工程為例,這座明清建筑1995年被列為江蘇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2022年,海陵區投入1000萬元,按照原先建筑的結構、布局,采用原始材料與工藝進行修繕,目前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我們在修繕的時候,主體仍采用原始的結構、原始的材料、原始的工藝,盡量做到修舊如舊。”項目施工方負責人楊正林介紹。
“一房一策”的精細修繕不僅停留在建筑外觀的復原上,更注重功能的重塑。據悉,海陵區著眼綻放歷史文化名城更璀璨的時代芳華,實施“最泰州·公共文化特色空間”計劃,活化利用城中、涵東、涵西等歷史文化街區,帶動十勝街、鐘樓巷等出圈出彩,營造“塵世幸福多”的生活氛圍。
“人民設計師”讓居民夢想照進現實
如果說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是對城市記憶的守護,那么老舊小區的更新則直接關系著千家萬戶的幸福感。
在海陵區,老舊小區改造不是政府的“獨角戲”,而是居民的“創作臺”,通過“人民設計師”機制,讓居民從旁觀者變成改造的設計者和監督者,真正實現了“我的小區我做主”。
天陽花園的改造故事生動詮釋了這一理念,小區東側有一條約200米長、1.8米寬的健身步道,踩上去腳感舒適柔軟,彈性十足,成為居民飯后散步的熱門去處,這條步道的誕生正是居民意愿的直接體現。“人民設計師”樊玉春回憶:“很多業主跟我講,要建一個健身跑道,我就提上去了,沒想到還真被采納了,新跑道踩上去軟綿綿的,還不傷膝蓋。”
“民意導向”的改造模式在天陽花園得到了充分實踐,通過一場場民意征集會、規劃設計論證會,無障礙和適老化設施、配電箱防護、電動汽車充電樁等居民的“金點子”在改造中落地生金,外立面改造、新建停車場、雨污水分流、主干道“白改黑”、增設充電樁等一系列項目的實施,讓這個始建于上世紀的老舊小區煥發新生。
數據最能說明成效:2024年,海陵持續深化“人民設計師”“人民工程師”海陵經驗,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項目13個,涉及房屋185幢,惠及4716戶居民,在43個小區內新增4005個電動自行車充電樁。
從最初居民對改造帶來不便的反對聲,到后來每天關切啥時候到自家小區的期待問詢,海陵區用實實在在的改造成果贏得了群眾口碑。
城市“綠肺”提升宜居品質
在城市更新的“海陵方案”中,綠化提升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海陵區地處主城,城市建設用地空間有限,建設大規模公園綠地難以實現,為破解這些難題,海陵區利用主城區畸零地打造風格各異的街頭游園,即“鳳小美”城市文化綠地項目。
自2021年實施“鳳小美”城市文化綠地項目以來,海陵區充分利用廢棄地、邊角地等空間“見縫插綠”,累計實施綠化游園、閑置地塊簡易綠化等203個綠化項目,新增綠地400公頃。這些星羅棋布的“口袋公園”和街邊綠地,讓“開窗見綠、推門入園”成為市民生活新常態。
位于海陵區人社局機關大院的綠化游園是“拆墻透綠”的典范。游園面積約2600平方米,其中綠化面積約1200平方米,配套建設了56個生態停車位,不僅有效緩解了周邊居民夜間停車難題,也為市民提供了舒適的戶外環境。“這個綠化游園將來與古銀杏公園連接貫通,美不勝收,是我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市民顏萬云稱贊道。
多功能復合的綠地設計是海陵區“口袋公園”的鮮明特色。森園路與青年路交叉口的河影·杉林統計游園總設計面積約18000平方米,綠化面積達14000平方米,按照“城市生態休閑會客廳”的定位,融入運河文化元素,同時將統計科普與游樂設施相結合,營造“人、水、林、鳥”共生的環境。居民宋正金表示:“這個游園有樹木、有跑道,景色宜人,空氣新鮮,是個鍛煉的好地方。”
這些“口袋公園”和街邊綠地不僅是市民休閑娛樂的場所,更如同城市的一片片“綠肺”,在一呼一吸之間為鋼筋混凝土的世界提供綠境,大大降低了城市中的噪聲污染、吸收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氣體塵埃,產生大量氧氣,極大地凈化了城市環境。截至目前,海陵區活立木蓄積量達12.36萬立方米,林木覆蓋率達28.17%,位于全市前列。
如今的海陵區,老街區煥發新生機,老小區展現新面貌,小公園帶來大幸福。海陵區將堅持以千年鳳城河為內核,積極探索更富創意的城市形象“打開方式”,讓城市成為群眾高品質生活的空間。
- 泰州:光伏板下投魚苗 開啟立體養殖新模式2025-06-05
- 寺巷,上央視了!2025-06-05
- 乖乖!泰州有人在做這件事2025-06-05
- 你“趕考”我“護航”,泰州全城聯動為中高考學子保駕護航2025-06-05
- 泰州市最大光儲充檢示范站投運,每年可減少碳排放約400噸2025-06-05
- 【地評線】聽?見|賽龍舟的DNA動了,“老傳統”為何“叫好又叫2025-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