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無錫:全面解碼城市基因,在“讀城”中重新認識這座城
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從中可以讀出它的抱負。閱讀老建筑、走讀老地名、品讀老字號,在江蘇大地,一場“讀城”行動已然開啟。
閱讀城市的深層含義與終極目標,是以人文經濟學的銳利目光,解剖城市的深層肌理,將文化軟實力轉化為發展硬支撐。江南名城無錫,如何以“讀城”行動為契機,將燦爛厚重的文化記憶與豐富多元的社會資源轉化為現代城市發展的不竭動力?
讀什么?全面解碼城市基因
讀這里的山水,亦是讀江南的文脈:長江的奔涌塑造了無錫開放的氣度,大運河流淌千年續寫著工商傳奇,太湖的煙波浩渺滋養了吳地的詩情畫意。從泰伯奔吳開啟的江南文明序章,到近代民族工商業在此發軔;從“米布絲錢”四大碼頭的歷史盛景,到如今物聯網、生物醫藥等六大超2000億元產業集群的崛起——無錫本身就是一部厚重的人文經濟學巨著。
建筑是凝固的歷史,也是城市文化的物質載體。在無錫,泰伯廟、寄暢園、東林書院等眾多歷史建筑承載著這座城市數千年的記憶。地名是城市的符號,也是歷史文化的“活化石”。無錫地名的背后,蘊含著豐富的商貿文化、地理特色和人文故事。老字號是城市商業文化的代表,也是傳統技藝和品牌價值的傳承者。在無錫,王興記、惠山泥人等老字號和非遺項目,不僅是市井煙火里的記憶,更是閃亮的城市文化名片。
于是,人們發現,無錫,這本異常厚重的書,每一頁皆可讀。
讀有形之書:可以是梅里遺址的文明印跡,可以是清名橋“江南水弄堂”的槳聲燈影,可以是江南園林的雅致詩意,可以是榮巷古鎮里民族工商業的不凡印記,也可以是茂新面粉廠舊址等工業遺產的滄桑筋骨;還可以是惠山泥人手捏戲文演繹的指尖傳奇,可以是一把紫砂壺里沉淀的歲月綿長,可以是一件無錫精微繡中的丈山尺樹、寸馬豆人,抑或是那二胡帶來的溫潤質感以及琴與弓傳遞出的如泣如訴的深情……
讀無形之書:從“泰伯三讓”中,感受吳文化至德精神的深遠影響;從“揀盡寒枝不肯棲”的詩句中,領略江南風骨的堅韌不摧;東林書院“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家國情懷,錢氏“一門六院士”的崇文重教之風,還有“朝碧海而暮蒼梧”的霞客精神,都在這里得以孕育;無錫還承載著“實業報國”的擔當精神,字里行間鐫刻著“經世致用、義利雙行”的錫商精神,“四千四萬”精神更成為激勵人心的奮進力量。
在閱讀無錫的過程中,人們亦讀出了時代之變:產業園區內生產線一派繁忙,物聯網小鎮的科技脈動強勁有力,海歸人才社區充滿創新活力;太湖上吹來的風格外清新,運河沿線處處是景,百宅百院里更有讀不完的古往今來;在無錫,優質高中不斷擴容,看病就醫更加便捷,惠老食堂的每一餐都流淌著溫情……這些熱力圖景與生活中的小確幸,皆躍然眼前。
怎么讀?多維解鎖發展密碼
略讀之后人們發現,無錫,值得精讀。怎么讀?需要我們調動全身感官與思維,沿著歷史的軸線與空間的經緯,進行一場深度的城市探索。
可以是“走讀”,讓時空層疊。千年運河,是流動的文化、活著的遺產,也是正在書寫的歷史。在“沿著運河讀中國”(江蘇段)閱讀推廣活動優秀案例中,無錫報送的案例“‘舟’游江南水弄堂”成功入選。無錫市圖書館以《無錫運河志》為引,邀請該書作者、文史專家郁有滿,帶領讀者從培南小學出發,一路講述伯瀆橋、清名橋、大公橋、書碼頭的故事,以“行走+行舟”的方式,共同閱讀大運河這本書,尋訪其中的璀璨人文。
這場文化走讀活動還發布了“水韻瀠洄”“吳韻探源”“古韻流芳”3條“沿著運河讀中國”無錫閱游線路,涵蓋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梅里古鎮、惠山古鎮等地,帶領大家在走讀中充分領略大運河無錫段的旖旎風光,觸摸“枕河而居”的江南肌理與工商遺存,體會“一斗米一尺布”如何奠定江南富庶的根基,感知從農耕文明到現代工業文明的壯闊轉型。
可以是“研讀”,尋找精神圖譜。漫步東林書院,不時能聽到瑯瑯書聲。循聲穿過廳堂、曲廊,只見身著漢服的孩子們正高聲誦讀國學經典。秉承“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治學精神,如今,“瑯瑯讀書在東林”青少年經典誦讀班已走過20多個春秋,數萬名青少年通過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的熏陶,在心中種下了家國情懷的種子,也對尊師重道、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等文化內涵有了更深感悟。
在阿炳故居聽一曲民樂演奏,了解無錫在中國民樂史上的重要地位;在錢鍾書故居翻看《圍城》《我們仨》,走近文壇伉儷的人生軌跡,品讀兩位先生的溫情往事;在薛福成故居參觀“江南第一豪宅”,探尋無錫園林建筑的匠心獨具;榮德生舊居、榮毅仁紀念館里,蘊藏著無錫因工商業而崛起的奮斗史詩、無錫人以實業報國的雄心壯志……研讀一座座名人故居,這座城市也變得更加鮮活和立體。
可以是“品讀”,發現生活美學。白天就去運河藝術公園,園內巧妙設置了藝術雕塑區、休閑運動區、親子互動區三大功能分區,融合運河文化元素與當代藝術表達,演繹著枕河人家的詩意生活;晚上相約南尖公園“有園人”夜市,這里匯聚了近百家原創設計、藝術文創、美食輕食攤位,還有音樂現場、露天電影。作為橫跨古運河與京杭運河的“雙河公園”、見證無錫民族工商業輝煌的港區碼頭,這片城市綠洲正成為無錫夜經濟的新地標。
品讀城市的生活美學,還可以從品讀我們身邊的生活開始。復興路、健康路煥然一新,行道樹掛起了裝飾燈,地磚上印有無錫特色美食圖案,網紅咖啡店和美食鋪鱗次櫛比;打卡曹張新村、稻香片區,挨個品嘗街頭小吃,體驗“15分鐘生活圈”的錫式煙火氣;“鐘書房”遍布城鄉,小型圖書館隨處可見,這些城市書房兼具顏值與內涵,成為市民家門口的好去處。
讀下去,系統轉化未來動能
“讀城”的終極價值,在于將認知轉化為發展的動能,讓城市獨特的文化IP成為驅動未來的強大引擎。
這需要系統梳理“閱讀”成果,將歷史文化記憶、山水人文資源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應用,進而不斷提升城市這本大書的可讀性,吸引更多人讀下去。專家指出,以文旅融合賦能經濟發展為例,要實現“流量”向“留量”“產值”的躍升,關鍵在于場景活化與內容創新。借鑒拈花灣“無中生有”打造現象級文旅目的地的成功模式,運河藝術公園、闔閭城遺址等資源都值得深度開發,將其打造為“可沉浸、可體驗、可帶走”的文化敘事空間。
專家建議,不妨以“泰伯奔吳”這一重大文化源頭為核心,在梅里遺址博物館基礎上開發互動式考古體驗項目,讓歷史不但可讀,更可觸摸。在推動工業遺產的再生方面,可以將舊廠房、老車間轉型為時尚秀場、先鋒藝術空間或開放式創新工場,賦予其新的生命力。可以策劃“跟著名家讀無錫”深度Citywalk產品,邀請文化學者、知名院士、企業家擔任“領讀者”或文化向導,提升活動的知識含量與吸引力。與此同時,要積極擁抱科技手段,運用AR/VR技術在古跡現場復原歷史場景,利用GIS熱力圖等大數據工具動態優化Citywalk路線,打造虛實融合的“無錫人文經濟數字導覽圖”,為游客提供智能化、個性化的“讀城”體驗。
在“讀城”行動中,也要注重分眾閱讀,提升不同人群對城市的認知度,加深他們對城市的感情。對于一般游客,在文博場館和旅游景區的線路中,可以融入錫劇欣賞體驗、紫砂陶藝手作、古運河主題夜游、本土美食尋味等特色場景,讓其充分領略無錫獨特的人文氛圍與生活美學,感受這座江南水鄉的與眾不同。對于新市民群體,可以精心設計“城市探秘”“本土文化解碼”等主題的深度“讀城”活動,幫助他們穿透“水泥森林”的疏離感,在升騰的市井煙火氣里,找到深層次的文化認同與精神歸屬感。對于大學生等青年群體,可以將“讀城”的視野延伸至物聯網、集成電路、低空經濟等前沿產業園區和創新平臺,直觀展示無錫“465”現代產業集群的雄厚實力與“5+X”未來產業體系的廣闊前景,讓青年才俊看到,無錫是其專業知識與職業理想得以施展、綻放的沃土。
“讀城”,是對城市生命體進行的一次全方位的透視與價值重估。它致力于將綿延千年的歷史文脈,轉化為滋養現代城市文明的源頭活水;將豐富的文化符號與精神標識,淬煉為具有無限價值的經濟符號;將獨特的城市氣質與集體品格,內化為吸引全球人才、匯聚高端要素的強大向心力與凝聚力。
無錫正以“讀城”為鑰匙,一點點解開一座城的精神密碼與運行邏輯,用不斷積累的核心競爭力,去努力推開未來之門。(韓玲、張月)
- 江蘇大豐:百畝荒地變身“艾草銀行” 村民樂享“綠色提款機”2025-08-22
- 江蘇揚州:200余臺青齊聚“月亮城”,共繪文化創新“同心圓”2025-08-22
- 江蘇蘇州:從“蘇大之美”看“蘇州之美”2025-08-22
- 江蘇鎮江:從江底到球場 一粒砂子的“蘇超”之旅2025-08-22
- 生產“廢水”變發展“活水” 連云港打造再生水利用“樣本”2025-08-22
- 第九屆未來網絡發展大會在寧閉幕2025-08-22
網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