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荔枝網評:首店經濟“蘇”展畫卷,江蘇消費能級躍升的“三重密碼”
據江蘇省商務廳統計,今年以來,全省新設首店突破800家,其中全球(或亞洲)首店2家、全國首店17家、餐飲首店245家、零售首店近200家。在政策精準引領與場景創新加持下,這些首店正從“單個亮點”串聯成“消費熱鏈”,推動江蘇消費市場向更高能級躍升。
星巴克江蘇首家非遺概念店。圖/中國江蘇網
徐州彭城廣場地鐵站內的麥記牛奶公司限定奶茶前排起長隊;蘇州仁恒倉街的星巴克非遺概念店迎來打卡熱潮;無錫太湖音悅城的音樂主題首店緊鑼密鼓建設……今年江蘇新設首店突破800家的亮眼數據,是全省從“政策護航”到“場景創新”,再到“生態重構”的系統性突破。這些首店串聯起的“消費熱鏈”,正成為江蘇推動消費市場向更高能級躍升的核心動力。
密碼之一:政策“陪跑”,從“審批者”到“服務者”,打通首店落地“快車道”。首店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政策的精準賦能與服務的高效保障。在江蘇,“提速”與“減負”成為首店落地的關鍵詞:南通崇川區市場監管局創新“3工作日現場核查”機制,在餐飲首店設計階段就介入指導,避免二次整改;省級“首發經濟15條”將1000人以上活動審批時限從7天壓減至5天,1000人以下的活動只需報備,進口通關還推出“企業服務包”加速新品入市。這種從“被動審批”到“主動陪跑”的角色轉變,徹底打破了首店落地的流程壁壘。
更重要的是,政策支持并非“一刀切”,而是精準對接不同城市、不同業態的需求。蘇州3年發放超4400萬元補貼支持92個首店項目,重點培育商業與文化融合的特色首店;無錫針對音樂主題首店推出“外地觀眾占比超50%最高補50萬”的差異化政策,助力打造長三角音樂商業地標。這種“因地制宜”的政策設計,既降低了首店運營成本,也為各地培育特色消費場景提供了支撐,讓政策紅利真正轉化為消費市場的增長動能。
密碼之二:場景創新,從“賣商品”到“造體驗”,激活首店流量“磁力場”。江蘇的首店經濟,早已超越“單純賣貨”的傳統模式,而是通過“文化融合+跨界聯動”打造沉浸式消費場景,讓首店成為流量入口與體驗中心。蘇州星巴克非遺概念店將蘇式非遺技藝融入空間設計,讓顧客在喝咖啡時感受古今碰撞;南京德基廣場把“蘇超”賽事流量與首店消費結合,開展憑“蘇超”票根免費參觀德基藝術博物館、獲取餐飲優惠等活動,并結合全球體育IP集合店南京首店,實現“賽事熱”向“消費熱”的轉化。
這種場景創新不僅吸引客流,更延長了消費鏈條。徐州杉杉奧萊的HEAD海德首店通過“免費穿線服務”組建俱樂部,帶動全家消費;無錫太湖音悅城的WeCycle騎行店計劃打造“騎行+音樂會”活動,用多元體驗串聯城市生活元素。數據顯示,首店集聚的商圈,消費者平均停留時間從2小時延長至4小時以上,“為首店而來,為其他業態買單”的新常態,正重塑商業空間的價值邏輯。
密碼之三:生態重構,從“單點突破”到“IP引領”,邁向消費升級“新能級”。首店經濟的終極價值,在于推動消費生態從“零散化”向“體系化”升級,而打造特色城市IP是關鍵一步。江蘇已開啟積極探索:南京以“首發南京”為IP,重點投向“它經濟”“悅己經濟”等大眾新業態,2023年至今引進首店547家;蘇州姑蘇區依托古城文化,4年引進157家首店,讓潮流首店與古城底蘊雙向奔赴;法國品牌AMI PARIS在蘇州相門城墻舉辦中西融合秀場,線上瀏覽量超1.2億,將城市IP推向全國。
從800家首店的數量突破,到政策、場景、生態的三重進階,首店不再是“孤立的亮點”,而是嵌入城市IP、聯動產業生態的“關鍵節點”。未來,隨著城市IP的進一步凝練、服務效能的持續優化,這些“新鮮血液”將持續激活消費潛力,讓江蘇成為更具吸引力的“消費福地”與“體驗高地”。(郭元鵬)
- 創新驅動,激活體育產業發展新潛力2025-08-26
- 打造更高水平綠水青山 為群眾幸福“加碼”2025-08-26
- 從“追光”到“儲綠”,泰興綠能涌動2025-08-26
- 非遺“撞”青春,興化迸發文化新活力2025-08-26
- 泰州:蘇超持續火熱 各地刮起“足球風”2025-08-26
- 致常州,敬你我!202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