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荔枝網評:讓“人工智能+”更有溫度
特約評論員/劉艷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勾勒了清晰藍圖,也讓“人工智能+”更有溫度成為可能 。
《意見》專門設置“人工智能+民生福祉”章節,強調要“創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推行更富成效的學習方式”“打造更有品質的美好生活”,傳遞出從技術追趕邁向價值引領的溫暖發展底色。
上海瑞金醫院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不僅能完成毫米級精準操作,還會實時分析患者的生命體征,自動調整麻醉劑量;云南山區小學的AI老師“小知”,能實時感知學生的狀態,如發現孩子頻繁揉眼睛時會立即切換成護眼模式,并輕聲提醒做眼保健操;不少城市的政務大廳里,機器人秒速應答,各項服務一鍵辦理……當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從概念步入落地,從實驗室走向千家萬戶,關于“人工智能+”意見的出臺恰逢其時。未來,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將有更為完善的政策依據,我們樂見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不只是追逐效率的冰冷工具,而是賦能個體的有溫度的幫手。
讓“人工智能+”更有溫度,還需要平衡好技術與特殊群體的關系 。互聯網曾劃下數字鴻溝,那些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無法適應算法界面的障礙者被擋在數字時代門檻之外。人工智能時代應當避免重蹈覆轍,不能讓人們因為技術門檻而“被退場”。在實際應用中,我們要警惕過度依賴人工智能技術導致服務僵化、加劇“數字鴻溝”的問題 。比如在政務服務領域,雖然AI技術讓“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但也要保留必要的線下服務渠道,配備人工咨詢與幫辦服務,必須充分考慮老年人、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的需求,保障他們能夠平等地享受服務。
除了包容共享,不讓任何群體掉隊,“人工智能+”的溫度更體現在對安全有序發展的堅守?!兑庖姟肪珳识床旒夹g應用背后的就業風險,既明確“大力支持開展人工智能技能培訓”以賦能勞動者,又提出“加強人工智能應用就業風險評估,引導創新資源向創造就業潛力大的方向傾斜”,從“技能提升”與“風險前置”兩端發力,為減少技術對就業的沖擊筑牢防線。
如今,人工智能對就業結構的沖擊已從趨勢變為現實:各類人工智能輔助工具正替代大量初級知識密集型工作。在此背景下,推動“人工智能+”與各領域深度融合,絕不能忽視技術迭代帶來的就業挑戰。唯有強化頂層設計,構建涵蓋風險評估、技能培訓、資源引導、社會保障的多維制度體系,才能在釋放技術紅利的同時,為勞動者撐起“防護傘”,讓“人工智能+”的發展既有創新速度,也有民生溫度。
讓“人工智能+”更有溫度,是時代的呼喚,也是人民的期待?!蛾P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未來,隨著“人工智能+”行動的持續深入,我們期待看到更多有溫度的AI應用場景,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注入更多溫暖的力量。(劉艷)
- 【地評線】新華日報辛仲平:歷史的回響 復興的足音2025-09-03
- 【好評中國】紫金e評:以壓倒一切困難的決心和勇氣前行2025-09-03
- 盛世閱兵:映照歷史光輝,照亮和平未來2025-09-03
- 賡續抗戰精神 凝聚磅礴偉力2025-09-03
- AIGC創意MV|恰中國 正少年2025-09-03
- XI SAYS | 九三勝利日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金句2025-09-03
網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