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指尖”到“心間”:311.3萬條建議里的中國式民主
一條來自內蒙古鄉村的互助養老建議,敲開了國家規劃的窗口;311.3萬條跨越城鄉的網民建言,匯聚成中國式民主的澎湃浪潮。從“十四五”到“十五五”,從“網絡問計”的首次探索到數字時代民意的指數級增長,中國民主實踐的脈絡愈發清晰——全過程人民民主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億萬人民“指尖躍動”的鮮活表達。
數字技術賦能,讓民主參與“零門檻”。鍵盤聲里見人心,屏幕背后連萬家。當內蒙古達拉特旗的村干部李電波以“云帆”之名將“互助養老”建議上傳網絡時,他未曾想到,這份來自田間地頭的思考會寫入國家規劃。五年后的今天,“十五五”規劃網絡征集活動突破311.3萬條建議,新增“人工智能+”“共同富裕”等主題板塊,既聚焦宏觀戰略,也關切民生冷暖,生動詮釋了“頂層設計與問計于民相統一”的執政智慧。數字技術打破了時空界限,讓工人、農民、學生都能在云端與國家對話——這是數字時代的“延安窯洞對”,是“人人皆可建言”的民主新實踐。
基層智慧落地,讓民主成果“可觸摸”。從北京草廠四條胡同的“小院議事廳”,到上海虹橋街道的立法聯系點,民主的“毛細血管”已延伸到中國社會治理的末梢。居民們在這里討論胡同改造、參與法律修訂,“家門口的聲音”直接通達國家治理體系。李電波所在的村莊,互助養老模式已惠及三個幸福苑,更在全國多地開花結果。這些案例印證了一個邏輯:民主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將人民智慧轉化為政策行動,讓民眾從“旁觀者”變為“建設者”,從“建議人”升級為“受益人”。
人民至上初心,讓民主實踐“有回響”。回望“十四五”,102項重大工程穩步推進,8項指標超預期完成;展望“十五五”,311.3萬條建議中既有科技創新的宏愿,也有社區食堂、老舊小區改造的微光。這種“頂天立地”的民主敘事,彰顯了中國共產黨“民有所呼、政有所應”的執政品格。當每條建議都被認真對待、每個群體都能找到表達通道,民主便從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凝聚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合力。
站在新的歷史節點,311.3萬條建議如同311.3萬顆星火,照亮了中國民主實踐的道路。從鍵盤到案頭,從規劃到田野,全過程人民民主始終在回答一個根本問題——如何讓14億人的智慧成為國家前進的燃料?中國的答案是:永遠保持“俯身傾聽”的姿態,讓民主的脈搏與人民的心跳同頻共振。正如“小院議事廳”里嘮出的民生方案、云端匯聚的萬家燈火所昭示的:真正的民主,不在喧囂的口號里,而在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落地生根。(黃黎穎)
- 江蘇大豐:百畝荒地變身“艾草銀行” 村民樂享“綠色提款機”2025-08-22
- 江蘇揚州:200余臺青齊聚“月亮城”,共繪文化創新“同心圓”2025-08-22
- 江蘇無錫:全面解碼城市基因,在“讀城”中重新認識這座城2025-08-22
- 江蘇蘇州:從“蘇大之美”看“蘇州之美”2025-08-22
- 江蘇鎮江:從江底到球場 一粒砂子的“蘇超”之旅2025-08-22
- 生產“廢水”變發展“活水” 連云港打造再生水利用“樣本”2025-08-22
網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